【编者按】烟台职业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实施“铸魂强基”行动,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近期,官微推出“思政巡礼”系列,全面展示学校思政工作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亮点。
烟台职业学院联合烟台市总工会共建烟台工匠学院,全新构筑“四式平台”,持续深耕“烟台工匠”工程,工匠人才培养进入链条式孵化、全域式竞赛、倍增式创新、聚合式服务的全生命发展周期,6年来培育出7名“齐鲁大工匠”,是全省唯一每年有“齐鲁大工匠”上榜的高职院校。工作经验被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联合烟台市总工会出版了全国首家地级市工匠人才建设著作,为全省全国工匠人才建设开辟了“烟台路径”。今年10月,烟台工匠学院获批省级工匠学院。


链条式孵化平台育才
学校从培育“种子工匠”入手,以“入学+入职+入岗”模式实现工匠链条式孵化:一是校企联动。与烟台市总工会深入合作,打造工匠培育平台升级版,共建烟台工匠孵化联盟,发展30家烟台工匠孵化基地成员单位,烟台职业学院担任首届联盟轮值单位,着力推动共享工匠资源、共建交流平台、共办技能竞赛、共育工匠梯队,为加快工匠人才培育“添码加力”,成为校地企合作的一张新名片。二是阵地驱动。联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成立全国首家智库研究基地,成立了全省首家“工匠学院”和“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建强了工匠人才成长的赋能阵地。三是梯次推动。市、区、产业(企业)、院校“四级”工匠培育体系更加完善,在烟台市13个区市相继设立烟台工匠学院分院,构建广覆盖、立体式、协同化的联动育才格局,让烟台工匠建设“塔基”更为坚实。

全域式竞赛平台选才
坚持“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哪里,工匠人才就在哪里培育”,以全方位、多领域技能竞赛助“工”成“匠”。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今年承办了全国工业视觉职业技能竞赛、山东省第三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烟台市“技能兴烟”职业技能竞赛互联网营销师、劳动关系协调员、电工、电子商务师、直播营销师、钳工、汽车维修工等10个赛项,参赛人数1500余人,培育山东省技术能手2人,烟台市技术能手11人,培养高级工650多人。近年来,先后培训企业各类技术技能人才21.2万人次,投入各类工匠培育资金500多万元,为烟台制造业强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持。


倍增式创新平台用才
坚持选帅育匠必有所长、必有所用的理念,依托全市主导产业链布局工匠人才创新链,力促实现工匠创新力“倍增”。一是搭建“跨产业”基地联盟。依托49家省市级全员创新企业成立全省首家创新创效大企业联盟,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资源配对、搭建联合攻关平台,助力工匠人才攻克技术难题3000多个。二是搭建“跨企业”工作室联盟。聘任国家级省级劳模工匠、技术能手285人作为学校兼职教师,邀请劳模工匠思政导师进校开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讲活动,组织2400多家劳模工匠工作室定期开展成果发布、经验分享、技术交流等。2023年以来,推广新技术7800余项、创效6亿多元。三是搭建“跨工种”班组联盟。成立了创新班组联盟,全市9800余个班组完成技术革新1.2万多项,广大工匠人才在联合攻关、协力创新中洗礼成长。

聚合式服务平台引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学校充分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和要素,积极引才入烟入校。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提高引才待遇。按300万元—30万元标准,提高领军人才、青年博士等人才团队引进待遇,杰出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具有高职(专科)以上学历的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通过直接考察考核方式招聘。博士、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岗位常年不定期启动招聘程序。为高层次人才在烟台就业提供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今年共为261名高层次人才申报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近1500万元,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烟台工匠学院提高培训质量注入人才动力。
下一步,继续教育与培训部将以“新双高”建设为契机,着力在培育措施动态调整、平台载体提档升级、五级工匠人才培育体系完善、精品培训项目培育、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举办等方面用心用力,打造区域工匠人才培育孵化品牌,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烟台名片、贡献烟职力量。